松阳:“三军”联动 茶产业全链发展见成效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松阳:“三军”联动 茶产业全链发展见成效

正是春茶上市时节,松阳县赤寿乡楼塘村的茶师白昭锋奔波于松阳、云南两地,把在云南瑞丽市生产的茶叶及时空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。白昭锋告诉记者,他在云南、湖北等地发展了3000余亩茶叶基地。

据了解,像白昭锋一样,松阳有500多名茶师在贵州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、云南等8个茶叶主产地建起了5万余亩茶叶基地,通过收购当地茶青制作成品茶,联结辐射百万余亩茶园,带动百万余名异地农民从事茶产业致富。

从种植茶苗茶树、制作成品茶,到开发医药保健、食品、养殖等领域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,进而发展融入生态、文化、旅游等元素的茶休闲生态产品,松阳县通过“种全国、走全国、卖全国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加强科技创新,做好深度开发文章,发展茶叶全产业链模式,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,效益凸显。去年,松阳全县茶叶深加工总产值达2亿元,大大提升了茶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,被誉为茶产业链发展的“松阳模式”。

01

种植大军:良种良法育名茶

11.56万亩茶园,良种率达94.8%,位居全省首位。

在近8万种植大军的辛勤劳作下,银猴、白茶、龙井43、迎霜、乌牛早、浙农139、中茶108……这些适宜加工成红茶、绿茶、黑茶等茶类的国家级良种茶在松阳多而全。

茶产业发展初期,松阳就有了较强的品质意识,政府出台的首个优惠奖励政策就是鼓励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,依靠科技从源头上确保茶叶品质。

由于良种茶具有上市早、采摘期错开、品质好、价格高的优势,茶农的种植效益高。松阳县通过政策扶持,建立规模良种苗圃基地,每年繁育良种茶1亿株以上。自2001年以来,全县良种茶园面积以每年8000亩的幅度递增,至今已达10.96万亩,占全县茶园面积11.56万亩的94.8%。近年来,良种茶苗不仅能满足当地的需求,而且还调往省内外市场,同时也造就了一支专门做茶苗生意的营销队伍。下源口村成为茶苗销售专业村,全年产值达800万元。

在实现良种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,松阳借助得天独厚的种茶环境,加强对茶叶生态种植技术的研究,并围绕打造“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”的目标,先后制订颁布《松阳银猴系列茶》地方农业标准和《地理标志产品——松阳茶》省级地方标准,大力推行无公害有机茶种植模式。

在全县重点产茶乡(镇)建立“松阳银猴”标准化建设绿色农资专卖部;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,通过组建合作社,全县的合作社已拥有茶园7.1万亩,全部实行统防统治,同时综合采取生物、物理防治技术降低茶叶种植环节农药残留。全县107家服务组织,负责7.1万余亩茶叶的病虫害统防统治,有效防范了茶叶农药残留。去年松阳的茶叶合格率达99.83%。这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,还让茶园亩节约农药成本111.5元,增加产值1779.2元。目前,全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9万多亩,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园基地达6.1万亩,其中全县已获有机茶认证面积达3500亩。

02

科技大军:开发新品巧制茶

市场需要什么,就加工什么。这是松阳茶产业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。

从螺旋形茶到直条茶、针形茶,从绿茶到红茶、黑茶,从茶叶到速溶茶粉……无一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在不断地转变加工方式。

松阳新兴镇上安村的刘伟明是加工绿茶的好手,自发现市场上对红茶需求量较大的商机后,就自费跑到福建去学习,回来后经常与其他红茶加工户们相互切磋技术。如今,他已成为加工红茶、绿茶的“双能手”。

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去年上马了两条速溶茶粉生产线,抢占市场先机。他说,速溶茶粉属于精制茶类,不仅是生产茶饮料的上好原料,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、保健品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,实现茶叶从单纯的“喝”到“用”的转变。

拓展茶叶用途,突破茶叶传统的饮用功能,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、食品、养殖等饮茶和用茶领域,这是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“秘方”。通过科技创新,开发新品,松阳茶加工业逐步实现由粗散向精深方向转型。在2012年国际(杭州)茶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上,松阳的速溶茶粉、茶叶香肠荣获科技奖,茶叶年糕、茶叶熏腿获创新奖。茶叶深加工成了松阳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目前,松阳县正通过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,扶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,建设茶叶精深加工园区等措施,引导茶产业集聚,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,促进茶叶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。至今,松阳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1家,省级骨干龙头企业3家,省示范茶厂5家。去年,松阳茶叶深加工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。

03

营销大军:走南闯北拓茶市

要将片片茶叶换成一张张钞票,除了依托浙南茶叶市场集散功能外,还离不开那些走南闯北的茶商们。

松阳新兴镇横溪村的孟文化是较为典型的茶商之一。早在1994年,他从种茶起步,成为全县较早一批获得松阳茶师资格的炒茶人。如今,他已成为一名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茶商。他不仅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,还在浙南茶叶市场拥有自己的商铺,在全国各地还有一批较为固定的客户。仅去年,孟文化销售的茶叶产值就达5000余万元。

松阳的许多茶叶通过孟文化这样的卖茶人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。据统计,目前松阳已云集全国10多个省市的4000多名茶商,其中有500多名为本地人,他们大部分都是从茶农或者制茶人转型而来的。

依托浙南茶叶市场的交易交流,不少松阳茶师的名气也逐渐变大,他们凭借着一技之长,前往四川、湖南、贵州、湖北、福建等产茶省,建基地,宣传推广松阳茶种植、加工技术,获取原料加工松阳茶,再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,形成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的良性循环。不少茶叶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。

据统计,去年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实现茶叶交易量6.7万吨,交易额34.4亿元,交易量和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之首。其中,外出茶师回乡销售的茶叶总量,占浙南茶叶市场销售额的近四成。

如今,已有越来越多的松阳人走出去,到全国各地卖茶叶赚大钱,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绿茶专业市场,就一定能见到松阳茶师的身影。异地生产,回乡销售,背靠浙南茶叶市场,松阳茶叶总部经济初露端倪;以“走全国、种全国、卖全国”创业大军推动下的松阳茶产业,不断转型升级,茶产业全链发展模式效益凸显,被誉为茶链发展的“松阳模式”,促使松阳茶产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地处浙南山区的松阳县,从2001年开始,将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,茶园面积每年以新增8000亩的速度增长。目前,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1.56万亩,去年全县茶叶产量1.076万吨,产值达9.12亿元,以占全国4%的种植面积,生产出了占全国6%的茶叶产量,创造出了8%的经济效益。全县有三分之一人口从事茶产业,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。得益于茶产业的发展,松阳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茶叶小县一跃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,先后被命名为“中国绿茶集散地”、“中国名茶之乡”、“中国茶文化之乡”、“全国重点产茶县”、“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”、“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”、“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”和“浙江省茶叶强县”等称号,成为中国绿茶集散地。

来源: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